欢迎进入山东智普测控技术有限公司!
新闻中心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导致溶解臭氧检测仪数据不准的原因分析

导致溶解臭氧检测仪数据不准的原因分析

 更新时间:2025-10-16 点击量:24
   溶解臭氧检测仪作为水质监测领域的关键设备,其数据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水处理效果评估、环境安全预警等重要工作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,仪器常出现数据偏差问题,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,需从设备、操作、环境等维度全面排查。​
 
  从仪器自身核心部件来看,传感器故障是首要诱因。溶解臭氧检测仪的传感器多采用电化学原理,若电极表面被水中杂质附着形成污垢,会阻碍臭氧分子与电极的有效反应,导致信号传输减弱,最终呈现偏低数据。此外,传感器使用寿命通常为1-2年,超过期限后电极活性下降,即使进行校准也难以恢复精准度,容易出现数据漂移。部分低价仪器存在传感器材质缺陷,如电极涂层不均匀,会造成检测时电流不稳定,进一步放大数据误差。​
 
  操作流程不规范同样会引发数据偏差。样品采集环节若未遵循“代表性原则”,比如在水流停滞区域取样,水中臭氧因自然分解浓度已降低,与实际水体情况不符;取样容器未经过严格清洗和干燥,残留的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会与臭氧发生反应,直接消耗样品中的臭氧含量。校准操作的疏忽更为致命,若未定期使用标准浓度的臭氧校准液进行校准,或校准过程中未等待仪器读数稳定就确认数据,会使仪器始终处于“失准”状态,后续检测结果自然偏离真实值。​
 
  环境因素对检测数据的干扰也不容忽视。水温是关键影响变量,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,若检测仪未配备温度补偿功能,或温度传感器故障导致补偿失效,在水温波动较大的环境中,数据偏差可达到10%-20%。水体pH值同样会产生影响,酸性条件下臭氧稳定性较差,易分解为氧气,而碱性环境中会加速臭氧与水中离子的反应,若检测前未调节样品pH至标准范围(通常为6.8-7.2),会直接导致检测值与实际溶解臭氧浓度不符。​
 
  维护保养的缺失会加剧仪器数据不准的问题。日常使用后若未及时清洗传感器,水中的微生物会在电极表面滋生形成生物膜,隔绝臭氧与电极的接触;长期不更换仪器内部的电解液,会导致电化学反应效率下降,信号响应迟缓。此外,仪器存放环境若存在剧烈振动或强电磁干扰,会影响内部电路的稳定性,导致数据波动。